发布时间:2023-07-18浏览次数:412
中新网成都10月16日电 (记者 王鹏 陈舒一)巨大的湛蓝色方形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建筑内部,液冷系统在对超级计算机进行冷却降温,传来持续且低沉的水流声……16日,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中新网记者前往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深度了解这一国家战略性信息基础设施如何助力科技创新。
图为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资料图)四川天府新区 供图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坐落于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兴隆湖畔,于2020年9月完成一期峰值性能170PFlops的超算系统建设。2021年6月,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并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填补了我国西部地区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体系的布局空白。
记者在现场看到,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外观格外特别。两栋巨大的建筑呈弧形排列,弧心是一栋湛蓝的立方体建筑,正是超算机房——硅立方。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总经理王建波介绍,2020年建成投用以来,该中心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秒,进入全球前十,“而且成都超算中心使用的芯片,是成都设计的。”
“算力作为我国新基建中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引擎,是国民经济先导性、前瞻性、战略性产业。”谈及超算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王建波告诉记者,“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能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保障社会民生。”
王建波表示,四川是全国数字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大后方,也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对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助力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实施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具有战略支撑作用。
“具体而言,我们服务于西部地区布局建设的大装置、大工程和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载体,为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基础研究提供算力支撑。”王建波举例,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开展基于SPH(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无网格方法模拟行星尺度的超高速碰撞,模拟不同初始撞击条件下物质的热-物理-化学状态,为月球形成与早期演化等诸多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研究方法支持。“在成都超算的算力支持下,开展了国际领先的千万级粒子大碰撞模拟。”
更重要的是,超算中心还能带来“科技集聚效应”。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铁宁表示,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将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处理产业聚集,“相当于是吸引科创企业的‘巢’,超算中心就相当于科学家手中的‘算盘’,有了超算中心,科学家和科创企业就会随之而来。”
在科研与国家战略之外,对公众而言,每秒钟运算能力为十亿亿次、百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似乎离日常生活很遥远。但实际上,除了助力科学研究,超算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联合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搭建了山地灾害风险模拟与险情预报平台,保障四川山区安全。就在今年8月23日,该平台成功预测了凉山州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实现了精细化预报预警和人员零伤亡。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服务区域已覆盖北京、上海、重庆等45个城市,服务领域涵盖核科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先后为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百度等超过1100个用户提供了算力服务,累计完成作业数超4400万个。(完)
中新网北京10月16日电(吴辛茹)“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许多帮助。”近日,斯里兰卡议长阿贝瓦德纳(Mahinda Yapa Abeywardana)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接受了中新网独家专访。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加深了斯中两国的友谊,希望斯里兰卡向中国学习更多的发展经验。
工程建设合作频繁 推动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阿贝瓦德纳对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动各国互联互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了极大的肯定。“过去十年,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取得了杰出成就,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许多帮助。”他坦言,“中国正将这些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就一些斯里兰卡国内的开发项目而言,我们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与中国的合作推动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资料图: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图片来源: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
从科伦坡的国家医院门诊楼、到国家艺术剧院、再到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他列举了中国在斯国援建或承建的诸多工程项目,对中国的支持与帮助表达感谢。
在他看来,斯里兰卡的工程师们需要继续向中国同僚学习更多工程技术和知识。他表示:“现在有些项目推进得非常快,某些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只花了三年的时间。这种快速施工技术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两国关系源远流长 促进民心相通
斯里兰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港口。在采访中,阿贝瓦德纳回顾了历史上斯里兰卡与中国之间的交流,大约1600年前,斯里兰卡和中国之间就有非常多的商贸往来。“斯里兰卡的宝石销往中国,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在斯里兰卡也非常受欢迎。”
资料图:图为东溪窑瓷器。东溪窑是中国闽南地区明清时期的一处大规模外销瓷窑场,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密切的商贸往来也推动了两国人文交流的发展。据介绍,当时中国商贾的贸易非常繁荣,大多数中国商人会在斯里兰卡驻足,甚至有的还在当地村庄里生活,所以两国民众也有交流和沟通,一些斯里兰卡本地人还学会了说中文。
阿贝瓦德纳感慨道:“两国民众是紧密连接的,亲如一家。”他还提到了斯里兰卡人民对中国的美食的喜爱,称美食是斯里兰卡与中国的“第二个文化连结”。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也在不断地为两国的交流注入新的活力。在中国的帮助下建成的斯里兰卡国家艺术剧院成为了文化交流的象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