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1浏览次数:947
中新社上海11月27日电 题:欧洲可从中国经验学到什么?
——专访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
作者 王笈 谢梦圆 彭大伟
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日前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40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共话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
全球视野下,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如何成像?欧洲可以从中国经验中学到什么?中西方文明如何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共同发展?中新社“东西问”就此专访本次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演讲嘉宾,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
施寒微在世界中国学大会 上海论坛上发言。张亨伟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在本次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上提到,儒家传统是中国古典文明的基石。在您看来,儒家思想如何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产生影响?
施寒微:儒家传统的特点是尊重传统,又开放求新。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思想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并不是中国唯一的学说,与此同时还有其他各种学说和解决方案。
研究中国文化传统、文学、宗教、哲学和管理经验的人有一个共识:过去的多种思想和理念,是塑造繁荣未来的丰富的思想宝库。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兼收并蓄,将多种文化融会贯通,发展出了和平解决冲突的策略。
中国文化有着一套正确讨论礼仪、规则和一般规范的悠久传统。这一传统增强着中国人的能力,使之可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环境,坚持不同选择,以及等待适当时机做出决定。此外,中国人基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特点是,能够用出世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并不失幽默和风趣。
2020年9月28日,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前举行祭孔大典,纪念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1周年。张勇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您能否谈一谈欧洲对中国的兴趣缘起于何时,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
施寒微:从16世纪开始,欧洲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葡萄牙人、西方传教士等先后来到澳门。
17世纪至18世纪初期,欧洲人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他们翻译、编纂词典,试图在欧洲出版汉语作品,进口瓷器并尝试自己制造,在城堡里建造中式园林、中式风格的房间。
到了19世纪,情况发生变化,当时的中国陷入了一场分崩离析的灾难,太平天国运动等爆发,中国成为殖民者掠夺的对象,清王朝走向灭亡。
20世纪初期,中国被贴上“东亚病夫”的标签,这一时期的年轻人试图改变这一现状,梁启超、毛泽东……他们都想要挽救当时的中国。我们(这一代汉学家)对中国的兴趣正是来自于近代以来中国充满剧烈变化的这一时期。就在四五十年前,没有人能够想象到,中国会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
2021年5月,一辆北京公交集团的“红色专车”驶过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目前欧洲对中国的研究有哪些主流方向?欧洲可以从中国经验中学到什么?
施寒微:过去四五十年间,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之前,没有人相信中国会有如此大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些发展,欧洲对中国的兴趣,从中国文明的古今一切,转变为了侧重当代中国。欧洲对中国的研究,从汉学变成了政治学,从研究中国的复杂性,变成了研究中国将何去何从、将如何改变世界。
在我看来,这是不够开阔的,因为如果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中国,你会看到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会看到机遇。
面对西方文明,中国始终在努力寻求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在过去40多年间,中国深入参与了全球文化交流对话。在规范和价值观方面达成相互理解,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前提。
欧洲人也要开始一次“长征”,我们应当向中国学习,就像中国向欧洲学习一样。为了维护国际秩序,欧洲应进一步加强其机构的代表性并使之更为专业化,以便在国际协商及和平解决冲突中保持不偏不倚,并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欧洲国家林立,观点众多,因此必须推动协商进程,尽可能取得各国人民的支持。
2023年5月,天津大学举办“第十三届国际文化节”,国际学生展示各国青年风采,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佟郁 摄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西方文明应当如何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共同发展?
施寒微:年轻人走出国门很重要,他们会对其他文化产生兴趣,开阔思维、敞开心扉,寻找到自己的次优选择,有时候次优选择会是更成功的选择。我知道在中国有很多人出国学习,其他国家应该要做得更好。
遗憾的是,许多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西欧等,没有足够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并且其人数正在减少,各领域技术劳工缺乏已经成为问题。这不仅涉及智力和历史意识,还涉及普通教育。如果民众都是愚笨的,做出错误决定的概率和风险就会上升。所以我认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要寻找一种普遍美德。(完)
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王笈 摄
施寒微,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图宾根中国中心主任、资深教授。
中新网杭州11月27日电(奚金燕)27日,为期5天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圆满闭幕。“全面升格”后的数贸会交出了最新成绩单: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18家企业线下参展,1.5万余名专业采购商云集,发布各类行业报告、实践案例、规则标准、合作倡议等成果120项。
人潮如流,商机涌动,议题不断,成果频出……背靠中国市场这一强力“磁场”,全球数贸会释放出独特“磁力”,而通过本届数贸会,也让全球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在发展数字贸易领域开放合作的决心、信心,更感受到了中国开放合作的广度、深度。
共商前沿议题 扩大数贸国际交流“朋友圈”
2022年12月11日,首届全球数贸会“花落”杭州,打造全球数字贸易发展风向标。
今年,数贸会升格为国家一类展会,来自68家国际组织和境外商协会代表,63个国家和地区的105名国际政要和驻华使节出席数贸会,进一步扩大数字贸易国际交流“朋友圈”。
数字贸易为何会受到全球关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马蒂亚斯·科尔曼在视频致辞中列举的一组数据表明,截至今年7月,全球商品贸易同比下降了3.2%,但数字化贸易的增长速度却非常快。由此可见,数字贸易正成为全球贸易的强大引擎。
中国—中亚数字贸易促进司局级会见在杭州举办。 主办方 供图
从倡议到对话,为何是中国开启“东方之约”?数据显示,中国拥有网民规模突破10亿人,形成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和丰富的贸易数字化应用场景。近年来,中国积极对接高标准搞国际贸易规则,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数贸会正是“桥梁”之一。
去年首届数贸会上,柬埔寨龙眼搭上中国电商,当月就进驻国内生鲜商店。因为有了数字化平台,柬埔寨农户告别产品滞销,打开了销售新天地。今年全面“升格”以后的数贸会同样不负期待。
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胡真舫介绍,本届数贸会围绕数字贸易规则规制标准,设置一批专业主题论坛,组织各界专家学者和产业界就“丝路电商”合作机制、数字贸易法治建设、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国际治理、碳边境调节机制应对等开展深入研讨。
今年数贸会10场主题论坛和94场配套活动,汇聚了100多名跨国公司高管和50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与会的国际嘉宾表示,愿同中国一道,拓展经贸合作新空间。
其间还发布了《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丝路电商”合作发展报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三批创新实践案例》《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杭州倡议》等各类行业报告、实践案例、规则标准、合作倡议等成果120项,引领全球数字贸易发展风向。
引育重大项目 增强数字贸易发展动能
市场是激活展会的最大动能。本届数贸会吸引了许多“新朋友”寻觅商机,也有始终深耕中国市场的“老朋友”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
“第一次来到杭州参展,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收获了。”来自香港的佳兆集团负责人赵宝永告诉记者,此次在香港科技园的组织下,他带了一款自研的智能电车充电器前来参展。
“就在隔壁参展的亚马逊看到了我的产品,准备购入一些上架。”赵宝永说,虽然这笔订单金额不大,但是意义非常大,“先试试水,反响好的话我准备自己开网店卖。”
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展览现场。 主办方 供图
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数贸会上演。据悉,本届数贸会展览展示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18家企业线下参展,1.5万余名专业采购商参会,其中境外参展商1700余人,100多个国际采购团来到数贸会现场商洽合作。
参展企业包括51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3家数字贸易百强榜单企业,这些头部企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全面展现数字贸易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场景。如可对电站和工厂自动巡检的机器人、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仿生假肢、多模态AI卫星等一批全球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亮相本次展会,为生产制造、医疗服务、产品销售、物流等多个领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吸引了大批境内外采购商。
一次见面胜过千封邮件。本届数贸会首次举办的“丝路电商日”系列活动吸引了15个“丝路电商”伙伴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代表参加,实地考察杭州数字贸易发展情况,“沉浸式”感受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活力与魅力。
放大“数贸效应” 构建数字经济合作国际平台
一场卓有成效的展会,如同一扇窗口,透见过去,更洞见未来。
本届数贸会期间发布了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先锋奖(DT奖),蚂蚁链支撑中远海运建设全球航运商业网络、地卫二公司多模态AI卫星等5个项目获得DT奖金奖,这些前沿科技和成果让人感受到数字经济的美好未来。
本届数贸会期间还成立了数字贸易联盟和智库、数字医疗专委会,推出数据出境合规导引服务系统,为首批通过中央网信办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企业颁发试点证书,激活数字贸易增长动能。
数贸会期间,浙江进行了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掀起数字贸易合作“新浪潮”。主办方 供图
其间还举办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数字医疗健康产业大会、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对接会等3场由省政府主办的产业对接会,以及开发区数字经济推介、数字生态大会系列活动(包括数字会展、数智出行、数字音乐等)、主宾国芬兰与参展商对接会等近百场配套活动,推动展商转变为投资商。
来自德国、法国、日本、匈牙利、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现场签约项目32个,总签约金额1558.5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额17亿美元,占投资类项目数的39.3%。
数贸会,不止于“会”。杭州市商务局局长王永芳表示,下一步杭州将着力放大“数贸会”效应,全面推进中国数贸港建设。通过5年努力,实现全市服务贸易额达到5000亿元、数字贸易额达到6000亿元,推动货物贸易进出口破万亿元,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和标志性的贸易强市。
“相约中国,就是相约未来”正成为许多参展商的心声。记者了解到,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于2024年9月25日至29日举办,新一轮“数贸之约”已然蓄势待发,可期可盼。(完)